长城并非一道庞大而简单的墙,而是由城墙、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有机的防御体系。长城在大同北部分成内外两个部分:内长城和外长城。沿线连绵分布护边城堡14座、烽火台350多个,这些建筑构成了明代大同北部的边疆防御体系。
得胜堡,位于新荣区堡子湾乡,北部是新荣区境内长达153里、全部黄土夯筑的外长城。从东往西,得胜堡与依次设置的镇川堡、得胜堡、拒墙堡、拒门堡、助马堡,构成互相呼应的五个重要关口。北望长城,绵延雄厚,震撼人心。历经塞北冽风侵蚀的黄土长城所表现出的难以名状的沧桑感,成为这段长城最为鲜明的特色。近年来,这里成为国内众多驴友徒步边墙游的重要驿站。
明朝隆庆年间在得胜堡设马市,与蒙古鞑靼部进行贸易。得胜堡遂成为当时蒙汉进行物资交流和买卖交易的主要场所。站立在得胜堡南城门上,向南北两个方向眺望,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游牧经济和农耕经济的显著区别。亦战亦和、亦堡亦市的得胜堡,无疑是理解长城边塞文化的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