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九三学社社员 李作鹏
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定扛起省委赋予大同的“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重大使命,明确提出深耕“四大赛道”,实现经济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把科技赛道置于首位,不仅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转型的深谋远虑,更为全市科技事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总的来说,近几年我市科技创新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去年,全省认定的高校科研平台延伸基地数量、市级示范项目数量都进入全省各市前三,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数位列全省第四。但从以科技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更高层面上看,我市还存在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体系不完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动力不足、能力偏弱;总体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不通畅;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偏少等问题。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形成科技创新能力
应把有限的人财物集中起来,重点打造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创新创业三大平台,以三大平台为依托,按照产业结构对接科技资源,发挥本地平台的功能与优势,促进产业与科研共同进步,形成良性循环双赢局面。要精准盘点我市科技体系中的比较优势和短板弱项,建立对接京津冀科技资源项目库,有针对性地对接和引进优质科技资源,锻长板、补短板,努力实现优势资源互补,把大同的科技要素全部融入京津冀的大科技体系当中,对标先进的管理组织模式,构建我市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深度融合的全新科技体系,促进我市科技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质的飞跃。
二、强化分类指导和对症施策,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应用质效
在供给侧方面,要持续引进高质量、高成熟度的科技成果。市相关职能部门应面向我市重点产业领域,定期调研大中型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收集京津冀等地高校及科研院所研发的科技成果,建立全市统一的科技成果信息库并持续发布更新。在需求侧方面,要强化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能力。要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科技、工信等部门要建立企业技术需求库,促进科技需求与成果信息交互共享。在中间服务方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水平,成立大同市技术转移专门机构,制定鼓励支持政策,定期开展学术论坛、成果路演对接、投融资对接等活动。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头部企业,构建一批体系化、任务型、开放式的科技创新联合体。在政策支持方面,要把有限的科研支持资金由单纯支持独立研发,向支持研发与引进转化高新科研成果并重转变,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带动金融资本和民间投资进入。要探索实施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稳步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让科技研发与转化应用既有名又有利。在人才引进与培育方面,要全面落实我市“新双十六条”人才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育留用,特别是要在引进创新创业团队上下功夫。要强化技术经理人培养,制定特殊奖励政策,探索实行“培训+考试+实操+绩效”的综合认证技术经理人职业化发展模式。
三、发挥政府资金撬动作用,推动重点科研项目尽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政府的科研支持资金有限,更应集中使用、精准发力,把钱花在刀刃上。要突出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的原则,我市今后的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科技专项资金,在符合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大前提下,均应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联合技术提供方共同申报,重点支持企业联合高校或科研院所形成创新联合体,优先支持企业与科研团队合作的科技计划项目。要建立健全并全面推行重点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建立以科技需求为导向、以能够解决现实问题为目标、以形成实际生产力为评价标准的新机制,打破繁文缛节、条条框框,以更加开放的方式选拔科研能力强的团队承担揭榜任务,放大激励和奖励权重,充分调动包括我市企业、科研团队在内的全社会科技资源参与科技攻关的积极性,尤其是要加强与京津冀重点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常态化联系,定向发送揭榜挂帅邀请函,以最快速度找到技术升级和难题破解方案,助力我市科技水平提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