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削面、烧麦、凉粉、小米凉糕等大同特色小吃既是吸引外地游客前往的重要原因,也是这里的一张别样“名片”,甚至可以成为大同的代名词。《大同日报》2024年11月22日刊登的《吃在大同:大同美食留住游客味道记忆》文章中提到:民以食为天,吃可谓头等大事;旅游六要素“吃、住、行、游、购、娱”,“吃”也是排在第一位;所以“吃”对于出门在外的游客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然而,怎么才能让兴冲冲奔赴古都大同而来的游客们吃得开心、吃得尽兴、吃得难以忘怀呢?
一、存在问题
(一)标准化程度低。目前,多数特色小吃往往依赖于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食材选用、调料配比、制作流程等环节缺乏标准要求,基本是由制作者出于个人习惯、经验进行判断。这导致同一特色小吃即便在同一地区也可能出现口味参差不齐的情况,难以保障出品的品质,不利于传承和规模化生产。
(二)缺少品牌建设。大多数特色小吃从业者注意力多集中于小吃的制作与售卖,缺乏品牌建设意识,导致多数特色小吃只是依靠口碑相传,在相对较窄的范围内传播,难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和消费群体中形成知名度。
(三)创新发展受阻。学习传统小吃制作技艺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就业观念的转变,一些特色小吃传统的师徒传承模式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局面。此外,部分手艺人出于害怕破坏传统风味,在口味、食材、包装等方面不敢有所创新突破,难以满足现代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二、相关建议
(一)政府应明确特色小吃标准建设的重要性,将其纳入地方食品行业发展规划,及时组织小吃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检测机构等多方力量,深入调研我市特色小吃特点和现状,制定详细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二)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大同的历史文献、民间传说,寻找与特色小吃相关的故事,为品牌增添浓厚的文化底蕴。并与文旅部门合作,在旅游景区、酒店、火车站等场所进行品牌推广,提高特色小吃品牌的整体知名度。此外,还要建立健全特色小吃质量监管体系,惩戒违规行为,维护品牌形象。
(三)政府可以出台税收减免政策,对符合一定条件的特色小吃企业给予税收优惠。此外,合理布局规划特色小吃产业园区,引导特色小吃企业集聚发展,吸引人才,推进新产品研发,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