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委员履职 > 委员风采 >信息页

委员建言 | 李治民:紧扣“四大赛道” 助推大同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大同市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6-27 09:15    被阅览数:

近年来,大同市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依托资源禀赋和战略部署,走出了一条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当前,在全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区域性战略支点的关键阶段,我们需要进一步聚焦“四大赛道”补齐短板、放大优势,以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入“第一方阵”。

一、科技赛道: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引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大同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一)完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建议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高校、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构建从基础研究到技术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依托大同大学和重点企业设立技术研发中心,推动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的建设。

(二)推进重点产业技术攻关。围绕新能源、智能制造、绿色建材等重点产业,设立专项研发基金,鼓励企业和高校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问题。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三)强化人才政策支持。制定灵活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人才绿卡”制度。针对本地技能型人才短缺问题,鼓励校企合作,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能源赛道:打造标杆

作为资源型城市,大同在能源赛道上的发展肩负着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使命。

(一)推动。建议加快煤炭清洁利用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开发高附加值产品。通过引入国内外先进技术,提升能源转化效率,推动煤炭行业从“卖资源”向“卖技术”转型。

(二)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依托大同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构建涵盖光伏制造、风电装备、储能技术等环节的新能源全产业链,加快推进“光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三)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制定“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深化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推动传统工业的绿色改造和产业结构优化,以能源结构转型引领区域生态文明建设。

三、农业赛道:打造特色现代农业样板

农业是大同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保障民生和乡村振兴的关键领域。

(一)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议依托大同市优质的农产品资源,推广智慧农业技术,建设一批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

(二)打造区域性农产品品牌。以“大同黄花”“阳高红”等特色农产品为抓手,推进标准化种植和全产业链开发,提升区域性品牌影响力,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向高端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三)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结合大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将农业与文旅深度结合,开发乡村旅游线路,打造集观光、采摘、民俗体验为一体的特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

四、文旅赛道:塑造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

大同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在文旅赛道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提升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依托云冈石窟、华严寺等世界文化遗产,深化文化IP开发,打造具有大同特色的国际旅游品牌。同时,加快推进“数字大同”建设,运用VR/AR技术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感。

(二)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推动城区与周边县区协同发展,形成以云冈石窟为核心的文化旅游圈;同时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等多元业态,培育一批特色旅游线路,增强游客吸引力和停留时间。

(三)激发文旅市场活力。通过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点文旅项目开发,支持本地中小型文旅企业做大做强,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文旅产业体系,进一步扩大文旅产业的贡献份额。

五、保障措施:推动“四大赛道”加速落地

为实现“四大赛道”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保障:

(一)优化顶层设计。建议制定“四大赛道”分阶段实施方案,明确各赛道发展目标和关键任务,将相关责任分解到各级政府和部门。

(二)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重点项目建设。出台更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政策,形成产业和人才的良性互动。

(三)加强区域协同与对外合作。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承接京津产业和科技溢出效应,推动“四大赛道”在更大范围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四)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政协委员应主动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开展针对性调研,为“四大赛道”的规划实施提供科学建议,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六、结语

推动大同市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紧扣“四大赛道”,在科技创新中积蓄动能,在能源转型中厚植优势,在现代农业中固本强基,在文化旅游中塑造特色,以实际行动助推大同市跨入“第一方阵”,为实现全市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景贡献政协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