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我已经成为政协委员三年了。从一开始的懵懂,到现在的自信,作为政协委员,一路走来,风风雨雨,越来越认识到政协委员既是一份珍贵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2022年10月11日,大同这个城市被按下“暂停键”,车水马龙的城市瞬间安静了下来,没有了往日的繁华和喧嚣。然而,冰冷的疫情也阻止不了人们的热情。
政协微信群里召集疫情防控志愿者的信息一经发布,瞬间被政协委员们“一抢而空”。我也当仁不让,参与其中,有幸被安排到了水头村委会,每天在巷口值班。十月的大同,已有一丝丝凉意。穿着厚重的防护服,不能喝水,也不能休息,虽有不便,心中却有一把熊熊烈火燃烧着。我想,这就是政协委员的责任与担当,用自己的力量守护着这座城市。与众多区政协委员一样,在寒风凛冽中,我们毫无怨言,坚守岗位,众志成城,共同完成了疫情防控工作的任务。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随着疫情的解封,大同这座城市也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和热闹。再次想起那段站岗值班的日子,想起一起抗击疫情并肩作战的“战友们”,不禁潸然泪下……我们都是好样的,我们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心系家乡发展,助力黄花产业
“我能为家乡做点啥?”一直是我心中不断琢磨的事。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山西大同云州区视察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嘱咐“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总书记的到来,为家乡黄花产业的发展插上了翅膀。同时,也点亮了我心中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说干就干,火山公园,黄花公园,总能看到一个身影,摆着一个摊位,为游客介绍黄花菜酱、黄花酒、黄花菜等,风吹日晒,却不觉得辛苦。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慢慢地向来火山旅游的游客不断推广大同黄花。万事开头难,家人和身边的朋友都表示不理解。狼窝山是我的第一个“根据地”,每天如同上班一样,雷打不动,带上黄花菜等农产品,上山摆摊儿。山上交通不便,吃桶面也是家常便饭。三个月下来,瘦了十多斤。心中在想要不要坚持,这样的坚持有意义吗?但是,纵有千难万难,自己还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大脑里总会浮现出一些火山上有趣的人和事,为我枯燥无味的摆摊生活增加了一点点乐趣。印象中有个外国小哥,当喝到菲尼克司的杏子酒时,连连称赞,为大同的特产竖起大拇指。这一刻,我的心中有了一丝丝欣慰,觉得自己的坚持值得。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慢慢地,我不断积累关于黄花的知识,不断地在成长和进步。从走景区摆摊儿开始,到入驻云州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展厅,再到现在的大同黄花直营店,都是我不断努力推广大同黄花的缩影。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厚爱与好评。2024年7月11日,大同黄花推介官的名单出来了,我位列其中,倍感荣幸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肩负宣传大同黄花的使命感越来越强。未来,我仍会精益求精,为家乡的黄花产业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融入政协大家庭,积极建言献策
政协是个温馨友爱的大家庭。政协举办的活动丰富多彩,喜闻乐见,有专题讲堂、实地调研、书画展等。在这些活动中,我得到了成长。不仅是工作能力得到了提升,更多的是心灵得到了熏陶。
2023年11月29日,政协举办了《萱堂孝亲好家风 同心共筑中国梦》专题讲座。在聆听的同时,也把这些精彩的内容转发给我的孩子们,为孩子们做好榜样,树立良好的家长形象,传递正能量。12月26日,在云州区政协领导的带领下,我随队视察民生实事工程和重点项目进展,走访了体育公园、西紫峰黄花鸡养殖基地、户外工作者驿站等地,充分了解群众的民生问题,倾听老百姓的心声。最吸引我的是,政协在2024年4月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黄花文化展”,一幅幅精美的黄花书画作品在云州影院亮相,熠熠生辉。一幅幅绘画作品惟妙惟肖,诗词书法作品妙笔生花,无不展现了黄花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一场精彩纷呈的视觉盛宴,全方位、多角度挖掘和弘扬黄花文化,加深了我对黄花文化的了解。在政协第二届大同市云州区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我有幸作为发言代表,就做强做精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大同好粮”品牌影响力议题,积极建言献策,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在政协第二届大同市云州区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我荣获政协系统“大同黄花”消费帮扶贡献奖,这不仅是对我过去消费帮扶工作的认可,更是对我未来岁月奋斗的一份激励。
鱼不能离水,雁不能离群。我在政协大集体里,感受到了温暖。这里不仅有我的良师益友,更有组织的关心和培养。委员们敬业奉献的精神,无时不在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我与政协息息相关,我的工作与生活多了一份坚持,多了一份责任。
政协这片热土,引领着我不断前进,陶冶和成就了我的胸怀和格局,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相信,未来云州区政协会越来越好,我始终坚持“心系忘忧草,做好黄花郎”的信念,尽最大努力为云州区政协事业增光添彩。
作者系云州区政协委员、大同火山阿红农副产品公司总经理 孙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