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政协概况 > 文史资料 >信息页

人民政协光辉历程 | 历史转折

信息来源:中国政协文史馆    发布时间:2024-09-19 19:10    被阅览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明确提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确立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推动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载入宪法。

这一时期,人民政协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协助拨乱反正、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实现“一国两制”构想、开展人民外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邓小平。

1979年9月14日,因提出新人口理论受到批判的无党派民主人士马寅初(右三),在中共中央关怀下彻底平反。图为北京大学党委领导看望马寅初。

1979年10月19日,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宴请出席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工商联代表大会代表。图为邓小平和与会者亲切交谈。左起:邓小平、李先念、乌兰夫、周培源、屈武、孙起孟、茅以升。

新年茶话会是全国政协新年伊始举办的一项重要的政治活动,也是中共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向全国人民庆祝新年和发表重要讲话的重要场合。1980年元旦,在全国政协首次举行的新年茶话会上,邓小平指出,八十年代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我们一定要在这十年中取得显著的成就,以保证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

1983年4月,邓小平和邓颖超、廖承志共商促进祖国统一大计。

“五老火锅宴”场景复原。1979年1月17日,邓小平邀请五位原工商业知名人士:胡子昂、胡厥文、荣毅仁、古耕虞、周叔弢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座谈,中午邀请他们一起吃火锅。饭桌上,邓小平提出“钱要用起来,人要用起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主席邓颖超。

在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有11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长期工作的中国籍的原国际友人成为政协委员,这是其中8位:郭月芳、魏璐诗、爱泼斯坦、李莎、叶华、傅莱、沙博理、陈必娣(左起)。 

邓颖超看望著名作家巴金。

1985年4月17日,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慰问在“文革”期间受迫害的刘海粟、夏伊乔夫妇。

1985年5月30日至7月6日,全国政协经济建设组副组长孙越崎(左四)率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考察三峡,提出三峡工程应充分论证、不要急于上马的建议。

1986年3月3日,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的著名科学家陈芳允、王大珩、杨嘉墀、王淦昌(左起)联合向中共中央提出发展我国高技术的建议。3月5日,建议获得批准。图为1991年4月25日四位科学家获得“863计划”荣誉证书。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主席李先念。

1989年4月21日,李先念乘船考察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坝址——三斗坪。

1989年9月,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参加的“支援贵州毕节试验区规划实施顾问组”成立。钱伟长、厉以宁先后担任组长。图为钱伟长(左三)等在毕节考察扶贫工作。

1989年1月27日,全国政协七届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

1988年6月6日,全国政协七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胡绳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的说明,并进行协商讨论。

1990年9月22日,李先念会见巴基斯坦总统伊沙克·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