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文旅电商成为推动地方文旅发展的重要力量。2024年,大同文旅火爆非凡。云冈石窟前游客如织,惊叹于千年佛像之美;大同古城内热闹非凡,民俗表演引阵阵喝彩。美食香气四溢,特色小吃令人垂涎。文旅活动丰富多彩,古都大同焕发出新魅力,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但在文旅电商发展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待创新发展,持续提升大同文旅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一是品牌建设不足。大同文旅品牌在电商领域缺乏统一规划和核心价值提炼。在宣传中各自为政,如云冈石窟、大同古城等,未形成协同效应。品牌形象设计随意,标识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美感,宣传口号无法突出大同特色,导致在电商市场中辨识度低,难以吸引消费者。二是产品创新匮乏。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多是常规线路拼接,缺个性化定制。以老年团为例,线路节奏快、养生设施少。文创产品简单复制元素,如以云冈佛像为图案的钥匙扣缺创意;品质不佳,如材质易损的大同风光拼图。农特产品包装简陋、营销单一,大同黄花、阳高杏脯多为简易袋装,未与文旅结合,市场竞争力弱。三是电商平台运营欠佳。平台功能滞后,产品展示靠图文,缺少3D、VR 技术。精准营销缺失,未利用大数据,用户搜索景点后仍推送无关产品,错失商机。四是运营人才短缺。本地院校文旅与电商专业分离,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本地院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文旅和电商课程分离,学生实践能力弱。同时本地电商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文旅电商发展。
为此建议:
一、加强文旅品牌电商建设
挖掘大同文化基因,融合北魏文化、辽金风情、明清韵味,构建“古韵大同,多彩文旅”品牌。聘专业团队设计标识,以云冈石窟佛像轮廓与大同古城墙线条为元素,色彩用代表庄重的土黄与活力的朱红。打造“穿越千年,寻梦大同”口号,注册品牌商标统一形象。线上,制作“大同文旅传奇”系列短视频投社交媒体,与知名博主合作直播云冈石窟修缮;在第三方电商平台设品牌旗舰店,优化关键词。线下,在京津冀、长三角客源地办推介会,在机场、高铁站展示品牌海报,参加国际文旅展会设大同专区,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二、产品创新驱动
优化文旅电商产品,开发“大同潮流打卡游”,包括网红景点、潮流街区,融入夜经济元素;“大同历史探秘游”,深入挖掘北魏、辽金文化。针对老年游客,设计“大同养生休闲游”,注重舒适与文化体验。针对亲子游客,推出“大同亲子欢乐游”,结合教育与娱乐元素。设立文创产业基金,举办设计大赛,鼓励设计师挖掘大同文化内涵。如以云冈石窟为灵感,利用现代工艺设计精美饰品、高端文具。建立质量监管机制,确保文创产品材质优良、工艺精湛。在农特产品包装上融入大同民俗、历史等文化元素。如大同黄花包装体现古代农耕场景,阳高杏脯包装融入剪纸艺术。在文旅电商平台推出农特产品与旅游套餐绑定销售模式,在旅游景点设置农特产品体验销售区。
三、优化电商平台
建设“大同云游”电商平台,通过VR体验文创制作,AR扫描农特产品溯源。建立 24 小时在线客服的售后反馈机制,及时解决用户问题。搭建大数据平台,收集用户浏览、购买、评价等数据。分析用户偏好,为不同用户画像,如年轻时尚型、家庭亲子型。根据用户画像推荐产品,如为年轻时尚型推荐网红景点游和时尚文创,为家庭亲子型推荐亲子游和健康农特产品。同时,依据数据调整营销策略。
四、加强人才培育和引进
加强本地院校与企业合作,调整专业设置,开设文旅电商融合课程,如“文旅电商项目策划”“文创产品电商营销”。建立实践基地,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邀请企业专家授课,传授实践经验。出台针对电商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住房补贴、生活津贴等。解决人才子女教育问题,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人才创造良好职业发展环境,提供晋升机会和项目资源。同时,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文化氛围,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促进大同文旅产业繁荣发展,提升大同在国内外文旅市场中的地位。